周末翻出老相册配资公司官网,一张泛黄的酒楼合影让我笑出声——照片里,爸妈端着青花瓷盘,盘里堆着金灿灿的炸肉,我踮脚扒着桌沿,嘴角还沾着南乳酱的痕迹。那家藏在骑楼深处的旧式酒楼,墙上的手写菜单被油烟熏得发黄,“南乳炸肉”四个字总被红笔圈得最醒目。如今酒楼早已易主,但那股咸香酥脆的滋味,却成了我家餐桌上的“传家宝”。
故事要从酒楼招牌到家庭秘方的传承说起,旧时广州的酒楼,总爱用油纸包着炸肉,配一碟酸梅酱。爷爷说,这道菜最早是潮汕人为了招待乾隆皇帝特制的——厚切的五花肉裹上红腐乳,炸得外酥里嫩,皇帝一尝便龙颜大悦。后来传到客家地区,成了年节祭祀的“硬菜”,再流入市井酒楼,成了老广们点单率最高的“下酒神器”。
我妈总念叨:“你爸追我那会儿,天天蹲酒楼后厨偷师,回来试做炸糊了三锅,最后还是我奶奶用客家秘方救场。”如今这道菜在我家有了新版本:奶奶坚持用柴火灶炸,妈妈改良成空气炸锅版,而我,则偷偷把炸肉丁塞进手抓饼里当早餐。
展开剩余73%做法:零失败版南乳炸肉教程
食材清单(2-3人份):
• 带皮五花肉 500克(选三层肥瘦相间的)
• 红腐乳 2块+1勺腐乳汁
• 花雕酒 2勺
• 蒜末 1勺、姜汁 1勺
• 粘米粉+面粉 2:1混合粉 100克
• 胡椒粉、五香粉 各半勺
• 鸡蛋 1个(可选,增加酥脆度)
步骤详解:
1. 切肉有讲究:五花肉后切2.5厘米厚块(太薄易干硬,太厚难熟)。用冷水泡20分钟去血水,沥干后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——这一步决定炸衣是否服帖!
2. 腌料是灵魂:把红腐乳捣碎,加花雕酒调成糊状,倒入蒜末、姜汁、胡椒粉、五香粉搅匀。肉块放进去“按摩”5分钟,封保鲜膜冷藏腌制4小时以上(过夜更入味)。
3. 挂糊技巧:腌好的肉块先裹一层蛋液,再滚上混合粉。粉要裹得“若即若离”——用手轻轻拍掉多余浮粉,炸时才不会脱壳。偷偷告诉你:我妈会撒点木薯粉,炸出来更蓬松!
4. 炸制火候:
• 初炸:油温160℃(筷子插进去冒小泡),中火炸3分钟至浅金黄,捞出沥油。
• 复炸:油温升至180℃,大火炸20秒至深金黄,逼出多余油脂,外壳更酥脆。
• 懒人版:用空气炸锅200℃预热5分钟,刷层薄油烤15分钟,中途翻面——虽然少了油炸的香气,但胜在少油健康!
小贴士:
• 炸完的油别倒!过滤后炒青菜超香。
• 吃剩的炸肉别浪费,第二天加木耳、香菇焖一锅,秒变“南乳焖肉”!
味觉记忆:酥脆声里的烟火气
刚出锅的炸肉,咬下去会发出“咔嚓”一声脆响。肥肉部分变成半透明的胶质,瘦肉纤维裹着南乳的咸香,花雕酒的醇厚在舌尖慢慢散开。小时候总爱抢着吃炸得最脆的边角,现在却会特意留块肥的给爸爸——他说,这口感让他想起爷爷做的味道。
上周家庭聚餐,表弟举着手机直播:“家人们,我奶奶的南乳炸肉上链接了!”评论区瞬间刷屏:“这不就是我童年酒楼的味道吗?”“求奶奶收徒!”看着满桌的笑脸,我突然明白:所谓“传家菜”,传的不仅是手艺,更是一家人围坐吃饭的温暖。
后记
下次路过老酒楼,不妨进去点盘南乳炸肉。若是没有,回家自己炸一盘吧——当油锅里泛起金黄的泡泡配资公司官网,当厨房飘满南乳的香气,你会发现,那些关于家的记忆,从来都没走远。
发布于:安徽省利鸿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